当前位置:

达卯科技首发算电协同平台,引领AI时代绿色算力革命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8-01

一、WAIC重磅亮相:破解AI算力时代的能源困局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盛大开幕。在FutureTech未来科技展区,达卯科技首次展示其算力中心与能源AI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算电协同平台,吸引大批参会者驻足交流。

在人工智能奔涌的时代浪潮中,前沿科技不断升级,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促进了算力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智算中心作为支撑AI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各地拔地而起。根据IDC预测,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781.9 EFLOPS。海量的算力对能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预计到2030年,智算中心的年用电量将占该年全社会用电量的5%-10%。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对应政策,制定算电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协同发展。面对智算中心用电的随机性,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算力与电力的双向平衡已成为算电协同的核心挑战。

二、技术深潜:能源大模型如何重构算力基础设施用能范式

达卯科技的破局之道,在于其自主研发的能源大模型核心系统。达卯能源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算法,能够在TB级数据支撑下,对电力系统进行精准建模,使得大模型能够捕捉系统中多种变量之间的复杂关联,包括新能源发电特性、负荷波动特性、气象条件影响、电网状态演变等,从而实现对系统全局的动态精准预测和实时智能优化。借助能源大模型,可以从全局视角出发,优化源网荷储之间的协同调度,实现对全网实时平衡状态的自适应调控,显著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决策精度。

在WAIC现场,达卯科技发布了基于能源大模型的算电协同平台。该平台通过分析智算中心的历史数据,包括能源本征数据、用户用能特性、能源平衡规则等,构建了算力与能源之间的关联模型。凭借这一创新技术,平台实现了每15分钟对算力和IT设备负荷的精准预测,并能在每5分钟内动态调整优化策略。基于实时自动生成最优调度策略,并通过跨系统联动执行,实现精准的算力预测、负荷预测、策略生成与修正,可全面提升复杂场景下的预测精度与泛化能力,充分展现了算电协同技术的巨大潜力。

1754018415572416.png

达卯算电协同平台通过一系列功能模块,为集团级智算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管理、调度、响应、交易、运维与增值等各个方面。

1754018369204539.png

三、临港范式:首个5A级智算协同样板间落地

大会期间,达卯科技联合商汤大装置、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正式发布“临港AIDC算电协同平台”。这一落地于商汤临港智算中心项目,标志着全国首个5A级智算中心的AI基础设施正式进入"算电共生"新阶段。

1754018310501232.png

【宁德时代产业基金溥泉资本执行董事易浚源、达卯科技CEO简煜忞、商汤科技大装置事业群智算中心总经理林海,以及商汤科技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旭共同发布】

临港AIDC 算电协同平台正是基于算力与电力双向赋能的实践思路,整合了商汤自研多模态基座大模型达卯科技的能源大模型宁德时代储能技术,通过异构算力弹性调度平台和动态柔性能源调度平台的整合能力,结合商汤智慧运维平台的全量数据,打造从“数据-算法-策略-执行-验证”的全链条智能调度系统,通过“算随电用”、“电随算动”的双向应用闭环,实现算力与能源的精准匹配。

目前,基于能量块的模型能源需求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88%以上,决策准确率已经达到93%以上,预计在年内随着算法与储能设备的持续迭代优化,预测准确率将达到90%-95%的行业领先水平,决策准确率95%+。通过能源大模型结合现场智慧运维开展各项节能工作,临港AIDC 算电协同平台可以赋能智算中心年度PUE优化至1.28以内,实现全年节约用电300万度。

临港AIDC算电协同平台为全国智算中心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算电协同”样板,助力AI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产业基金溥泉资本执行董事易浚源表示:“智算中心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负载,储能是最为关键的调节资源,而AI模型和算法是系统实现调节和调度的基础,因此算电协同和融合是未来明确的产业趋势,也是我们布局的重点方向。此次合作各方将共同打造出‘AI+能源’领域的标杆案例,未来进一步探索新能源+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

商汤科技大装置事业群智算中心总经理林海表示:“当前,AIDC绿色化升级迫在眉睫。商汤大装置所构建的,绝非单一的技术平台,而是一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能源技术的核心能力体系和实践方法论,为全行业打造兼具普适性与可持续性的绿色AI基础设施标杆范式,让每个智算节点都能低成本获得绿色化能力,助力AI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能源大模型是推动能源系统智能化变革的核心引擎”,达卯科技CEO简煜忞表示:“我们与商汤共同研发的平台模型,已具备高度的泛化能力与动态响应能力,未来将加速落地于全国范围更多AI基础设施节点,实现从储荷调度到源网荷储联动一体化智能控制,通过调度交易一体化服务,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达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 返回资讯